15-08-28 内蒙古九原区沙河一小、西北门小学《排毒:认识抱怨教育》(上)

行知赏识工作坊
第二讲《排毒:认识抱怨教育》
(上)

地点:内蒙古九原区沙河镇一小讲堂
学校:内蒙古沙河镇一小、九原区西北门小学
人数: 189位
出席人:老师,校长

今早我们去学校讲课之前,途中见到一位老师01-1的孩子,他穿的衣服上写着:”I am not prefect but i am Limited Edition”(我不是完美的但我是限量版的)。这句话很有意思,提醒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个人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。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,但是却因为有许许多多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,世界变得可爱。

在开讲前,曾校长观察到有很多老师的孩子都还比较小,所以特地为大家分享一些早期教育的内容。而后我们的志工也有感而发,特地写了以下的开场白作为今天的开始:

真,感之源,爱之泉,灵之初。希冀美之前须当做真。知行合一,表里如一,美不求自来。排负能,学做真人,做含爱之人,诲后代诸辈。教子,教人求真,正立于身,言传身教。——薛宇恒志工,15岁

20150828-1-1早期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
0到6岁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。每个孩子有一双隐形的翅膀,这双翅膀的发展在孩子0到6岁是很重要的。《俗物与天才》一书里说:“最危险的教育方法就是父母以自认为对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”

人的左右脑的功能是不同的。右脑的记忆力功能比左脑强大。假如今天发现孩子的记忆力不好,那就是小时候没有把右脑开发好。孩子0到6岁时你没有把握好机会教给他东西,等到他开始学习了,你才发现他学不好,那时候才开始着急,就会来不及。

左脑:它跑得是老爷车,它是潜意识的脑,它是选择性识辩能力,会对外来资讯说不!一般左脑发展起来的时候,就比较麻烦一点。其实孩子从0-6岁,他是用右脑学习的。这时候他学习的时候,不会识别说“不”。小孩子学习像是直通车,他到7岁以上的时候,左脑就开始学习了。这时候他会说“我不想学习!我不要听!”,那是因为左脑在干扰他的学习。孩子在7岁以后不一定会听从父母的教导。这就是左脑麻烦的地方。

右脑:它是高速记忆的,像高铁这样,不是老爷车。发展好的右脑甚至会过目不忘的。它是自学的脑,因为你一教导,就会自学,无条件吸收,照单全收的学习。孩子0-3岁的时候,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,其实他已经在学习了。孩子可能到2岁说话,可是在0-2岁的时候,他已经在听你们在说话。那时候,像录音机这样子。所以我们要利用他0-6岁这种“照单全收”的特点,请给他最好的,不要给他不正确的。要给他喝母乳文化,因为母乳是最好的。那么语言也一样,千万不要给他听豆奶语言。什么是豆奶语言?明明这是一粒球,你还和孩子说“波波”,不要说波波,波波是不正确的。

20150828-1-3做教育要知行合一

老师教孩子,自己要先做,才能教的到孩子。教育最大的伤害就是知行不合一。“教学合一”:教学“做”是一件事,不是三件事,我们必须要“做上教”“做上学”。

例子1:我们时常教孩子红灯停、绿灯行,看到黄灯等一等,但是很多的家长看到黄灯却是踏油门赶快冲过去。

例子2:父母一面大声骂脏话,却一面教孩子不准说脏话。结果孩子说脏话的神态、语气都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。

例子3:父亲跟母亲说电话来的时候就说:“我不在”,这样大人教孩子不准说谎是没有效果的。所以当孩子说谎就别怪孩子了。

你想孩子怎么做,你就怎么做。孩子像一面镜子,里面是家长的影子。陶行知谈的是生活教育,生活和教育不能脱节。要孩子有地球村的精神,老师和父母先要有地球村精神。孩子的成绩不是我们教出来的,是我们赏识出来的。读好书,做个好孩子,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。我们的中国梦是世界的。我们要办改变人类命运的教育。哈佛大学的入学要求是不看成绩的,他们首先会问你对改变世界有什么想法?过去的时间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?有没有人可以帮你见证?那么你进入学校后,有什么计划呢?

排毒要该从哪里出发呢?
【从心出发】
不但要从心出发,而且还要全心全力,全力以赴地去排毒。
心态一改,方法无限;心态彻底改变,奇迹马上出现。

老师的眼神不能让孩子抬不起头,不能只爱孩子的分数。应该无条件看得起孩子,不要埋怨孩子的过错。很多人会很多字但却不会爱,我们只要懂爱就足够了。”会学习“比”学会“更重要,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。人总是喜欢看到结果,而不喜欢看到过程。 千万不要为了果子而伤了树身。打在孩子身上,痛在自己心里。教育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爱孩子为什么从来不抱孩子,从来不说我爱孩子。不要让孩子等待很久很久以后才让他知道你爱他。

让爱归真

  • 赏识的种子心态就是“无条件看得起”。换句话:“你一定学得到!”
    有了种子心态,就会有叶子“允许失败”。失败使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,跌倒让我们更加地坚强。

    • 成功的起点:失败 (心态:允许失败)
    • 成功的过程:不断失败(心态:不怕失败)***更高的境界:享受失败!

普遍上,有2种极端的爱:

  1. 粗暴的爱(生气就是关心,羞辱就是激动;它的逻辑:打+骂+生气+羞辱=爱)
  2. 溺爱(放纵的爱;爱到错了变无法纠正,爱到孩子变无法无天)

大家都认为爱是宇宙间最伟大的正能量,但爱是要学习的,不是天生就会的。

赏识教育追求的爱:

不是粗暴的,也不是溺爱,而是属于第3种爱

  • 严格要求但不粗暴
  • 关爱激励但不放纵
  • 自律内化但不压制
  • 从小凡事都要讲理

20150828-1-2

丁宝霞分享:这几天的时间,我们真的收获满满。我听着听着就会忏悔自己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,反省自己的错误心态,感慨曾桂安校长倡导的赏识教育。我们现在开始也并不晚。盼望到了赏识教育。这都是赏识教育的功劳与魅力,最近我每晚睡的不好,我却仍然坚持来听这个讲座,我想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。感谢曾校长的赏识教育对我们一家的帮助。最后我祝愿在曾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的赏识教育越走越远。

总结:爱从新出发。当认知到我们传统上使用的爱的方式、教育的方式不正确,要下定决心从错误的梯子爬下来,然后找到对的梯子再爬上去。知行要合一,言行要一致,这不仅仅是做人对自己坦诚的根本,也是对待身边的人,尤其是自己爱的人负责任的一种行为。长辈的身教是后辈学习的榜样,一点一滴马虎不得。你今天如何表现,孩子以后就如何表现。培养21世纪的人才,需要有21世界大格局思维的父母和老师。抛弃抱怨教育,走向正能量的行知赏识教育。

Leave a Reply